第249章 陈老伯的世外桃源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感谢零零四七大大、米米她爸大大、我若改色大大、开心果2014大大的打赏支持:)我擦,定了定时发布居然没发布,点娘你玩我呀!)

    阿哈水库旁,翻过一座小山包,两山夹峙中,有一道深深的溪谷,一条小溪沿着溪谷转过小山包,汇入阿哈水库中。

    小溪中游有一块开阔地,竹林环绕中,一道院墙将一栋贴着白色瓷砖的三层小楼围了起来。

    院墙朝着阿哈水库方向,开了一道草绿色的铁皮门,门前一条小路顺着弯弯曲曲的溪流转过小山包,连接上湖边那条乡村小路。

    “咯咯咯”“汪!汪!”

    不高的院墙内传来鸡犬之声,“吱呀”一声,铁皮门开了,一位满脸纵横的老人走了出来,微微驼着背,肩上扛着把锄头,花白的头发似乎是自己剪得,坑坑洼洼的。

    “大黄别叫,我去松松土,很快就回来。”老人朝着门里叮嘱了一句,那条黄色的中华田园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一般,拼命摇着尾巴,老实坐在地上再不吭声了。

    关好门,老人顺着墙根的小路朝院子后面走去,很快,一个羽毛球场大小的塑料大棚出现在了面前。

    拉开大棚的门,老人躬身走了进去。

    虽说残冬未褪,但大棚中已是一片绿意,门口附近横着的一小块地里稀疏地种着小葱和蒜苗,间或还能看到几茎芫荽。顺着大棚的三垄土里分别种着辣椒、西红柿和豌豆,辣椒已经在开始挂果了,青翠的枝叶间满是点点青涩;西红柿更加茂盛,红红的果实满目皆是;只有种豌豆的那一垄应该是刚种下不久,翠绿的嫩豌豆苗星星点点的点缀在黑褐色的土地上,让人油然而生早春的感觉。

    老人顺着垄沟,开始细细地锄起那块豌豆地来,他的动作很轻柔,仿佛怕砸痛那些细碎的土块般,锄头挥动地幅度很小。

    “汪汪汪!”

    豌豆地连一半都还没松完,大棚外传来了激烈地狗叫声。

    老人停了下来,拄着锄头凝神听了一会儿,脸上古井不波的嘟哝了一句,“有人来啦?还是又有脏东西来啦?”

    攥紧手中的锄头,老人拉开门,轻手轻脚的朝院门走去,刚走了两步,院墙转角处闪出了三个身影。

    两男一女,稍微年长一点的男人和女人都穿着迷彩服,手里端着步,年轻一点的男人则是夹克配牛仔裤。

    是人!老人停下了脚步,手中的锄头攥得也没那么紧了。

    三人看到老人,也停下了脚步,穿着迷彩服的男人笑了,对老人说道,“老人家你好!我们是路过的幸存宅眼看要天黑了,想在你家借宿一晚,打扰了。”

    老人缓缓放下手中的锄头,拄着问道,“你们是当兵的吧?”

    迷彩服男人犹豫了一下,“老人家好眼力!我们是北宁军,我叫于涛,请问老人家贵姓?”

    老人的脸轻轻抽动了一下,重新拿起锄头,朝三人走去,“我姓陈,走吧,屋里说去,哪有让客人站在外面的道理。”

    于涛大喜,带着赵海蒋媛媛他们四人跟着陈老伯进了院子。

    这次来稻坪乡,蒋媛媛带了一个三组的女兵,赵海带了一个手下,这支小小的队伍也就五个人而已。

    一路过来,因为阿哈湖的堤坝是必经之路,所以于涛和赵海拜访了独占阿哈湖的吴老三团队。

    吴老三原本是阿哈湖边的一个农民,因为做得一手好木工,所以带着同村几个青年人在G市四处揽装修活儿。大爆发以后,他和幸存的两个同村青年挣扎着回到了阿哈湖爆他曾经当过民兵,所以很快找到了当地的民兵武器库。

    武装起来后,他的团队迅速扩大,现在已经有了三十多条人,最关键的,是占领了小车河上两个居高临下的永备设施——暗堡,所以现在整个阿哈湖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光是打鱼就够养活他这七八十号人了。

    吴老三在地堡里接见了于涛赵海,见面的客套话说完后,三人很快便相谈甚欢,最后吴老三慷慨地表示,北宁军随时可以过堤坝,过多少都没问题,但于涛最终还是给吴老三留了一份不菲的礼物。

    一边回想着和吴老三聊天的内容,于涛一边给蒋媛媛使了个眼色,小姑娘很快就回车上准备了一份礼物——一袋大米、几盒阿莫西林还有一包衣服。

    陈老伯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