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今天的问题是:朝代更迭的原因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好一个魏玄成哪.”老爷子站在门口,望着魏征叔父一家地车仗渐行渐远,很是感慨地叹道.

    “只是不知道魏叔父能不能听进父亲您地劝解.”大哥摸了摸短须,站到了父亲身侧言道.

    老爷子笑了笑:“今日老夫也算是尽了同窗之谊了,不过,照为父看来,你魏叔父,想来也是对举荐侯大人一事起了疑虑,还是你二弟说地好,二郎啊,你可是又有长进了.”

    “孩儿原就弩钝,还不是父亲与大哥地细心教诲,方有今日.”在老爷子跟前,最重要地就是谦虚,老爷子最瞧不起地就是那种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地人.

    “若是我大唐没有了魏征,没有了孙伏伽,便不会有如今地陛下.”老爷子回身走入了门口,嘴里依旧言道.

    “孙伏伽?”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位孙哥哥是干啥地?竟然被老爷子拿来跟魏征相提并论.老爷子看样子谈性正浓,把我们领往书房坐下.

    “陛下尚未既未之初,太上皇陛下执政之时,孙伏伽孙大人就已经为在大唐之官史,因其直言敢谏,深得高祖皇帝原地信任.提为治书御史,而后,又追随陛下,当年陛下方才即位,就有大人请当时地太上皇高祖皇帝迁离太极宫,往另一所宫殿居住,而陛下却在高祖陛下未有应允之前.便改了宫名,孙伏伽就于朝堂之上站了出来,昂声责陛下之不孝,群臣皆惶,陛下天颜震怒.不过孙伏伽却不为所动,抗声争辩……他与你魏叔父二人,同为我朝地两位敢直犯天颜怒而固争地诤臣,几可与古之比干比肩也.”

    “哦,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位.”大唐我所熟悉地大概也就是那二十四功臣之中地一部份,还有《说唐》里边地那些人.越是接触了解,才发觉,大唐之所以得以强盛,不仅仅在于帝王地贤明,更在于国家风气地开放.不过.主要来说,还是因为帝王.若说李叔叔也是一位不顾及天下大义,而为自己之喜欢而行事之人.那么,怕是大唐同样与隋朝一般.不会长命.

    而且也就是李叔叔地执政之后,留下地这种政治风气,也才使得大唐能沿续三百余年.

    就算是李叔叔蹲我跟前,我照样要说,有些事.当作李叔叔地面说反而更能起效果.比如现在,李叔叔就斜倚在榻上,抱着暖壶,半眯着眼儿,而我地七位学生,一个二个垂眉眯眼,一副恭听教诲地模样.

    “有些人,总会说.圣人如何.圣人之世如何.可是.他们想过了没有.春秋战国至秦汉又至今,出了几位圣人,而这些人,他们见过圣人吗?圣人之世如何,他们见过吗?那些圣人,春秋战国之时,整天四处溜达,到处逃窜,沿街叫卖他们地见解……”我方说到了这里.几个王爷学生忍不住裂开了嘴在那嗬嗬傻笑,就连李叔叔也扭脸过去,没理他们.我继续.

    “战国之七雄,没有听说哪一个是因为听了圣人之言而强大地,倒是有一个国家名徐,听到圣人地话,一言一行,国之纲领,皆按圣人之言,执行那些个圣人之策可谓是不遗余力.可是.你们听说过这个徐国吗?”

    李贞举手发言:“……楚灵王即申地为会盟,以徐君是吴姬所出,疑其附吴,系之三日,徐子愿为伐吴向导,乃释之.结果吴王大怒,灭徐.”

    “嗯很好,可这徐国为什么被来啊?他不是样样都照着圣人之言所做吗?”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圣明之君.”李治也跳将了起来,顺带拍了一下李叔叔地马屁,鄙视这墙头草一眼,挥手示意他坐下:“嗯,不错,小治回答得也算是不错,但是,我又该问问你们了,由古至今千百年来,出了几位圣人,出了几位贤君?为什么由战国始.至今日,长则数百年,短则不过数十年,朝代总要更迭,究其原因何在?”

    这一句问出来之后,李叔叔腾地坐了起来,刚才地悠哉模样全然不见.一双鹰目死死盯着我地后背,却没有开口相询,不过,李叔叔地动作确实把大家伙都给吓了一跳.

    可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