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三章 筹谋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二百一十三章 筹谋

    “在讨论如何去征伐南方叛军之前,我先讲述一下当前的天下大势。”

    宽大的相国府书房中,白袍白发白须的方仲行,翩翩然,就象是一只仙鹤,他拿着一根竹棍,转动着瘦长的脖子,指点着悬挂在墙上的巨大地图。

    “说起天下大势,就不得不提起位处西北的李寿,这个当年就被认为是极端危险可怕的人物,现在已占据了西北三州中最富有的并州,还有幽州的马邑桑乾雁门三城,领兵七万,沃野千里,随时随刻都有可能挥师南下,进军中原。”

    “这是一个威胁,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大意,都要考虑到的威胁。”

    “虽然有长关庞氏,占据着幽冀两州的上阳中山国长关等五城,可以阻击李寿的南下之路,但长关庞氏总共才有一万五千到二万人之间的兵力,如果李寿真的要不顾一切的率军南下,长关庞氏却是挡不住的,再说了,长关庞氏也不一定就愿意去挡,如果站在长关庞氏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恐怕更希望的是,让李寿跟咱们斗个两败俱伤,他好能够从中渔利。”

    听到这里,坐在椅子上的陆恒点了点头,对于李寿,这个曾在无终城大营和自己交过锋的人物,陆恒是既激赏,又想与之再决高下。

    无可否认,李寿是一个强悍的对手。

    而坐在书案另外一边的相国陆平,却好象是怎么都没听见般的睡着了,微闭着眼睛,任凭从门扉吹拂而来的春风,掀动他的长须,满脸纵横交错着沧海和桑田。

    现在的陆平,虽然参予重大事情的决策,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选择沉默和不发表意见,而把更多的权力让给了陆恒,似乎是相信陆恒的判断,但也可以称之为考察。

    只听方仲行继续说道:“现在的京都,虽然皇族势力都已经被剿灭干净,但新的门阀豪族势力,却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又冒了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何家”

    陆恒明白,方仲行所说的何家,便是长春宫何昭仪的家族,随着顺宗皇帝继位,何家也是最大利益的获得者之一,隐隐然,已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大家族,又因为相国陆平好象忘记一般,就是不按当初的协议那样,同意立何昭仪为皇太后,这两个昔日并肩战斗家族的人,现在相互见面了,个个都是皮笑肉不笑,一幅嘴里喊‘哥哥’,背后却想捅刀子的表情。

    老爷子陆平曾经跟陆恒谈论过立何昭仪为皇太后的事情,老爷子陆平的意见是,宜缓不宜急,等一切都稳定下来后再说,这样,就算何昭仪有什么想法,也掀不起大浪

    而一些以前和江北陆氏有过良好合作的家族,此时也都跑到京都来了,希望能够分得因为京都皇族势力被剿灭,而遗留下来的巨大利益市场。

    国中无党,胡思乱想,党中无派,千奇百怪,当敌对势力被剿灭,内部势力就会出现分化,随着形式的发展,随着利益的划分冲突,自然而然的就又会衍生出另外的帮派集团。

    比如说现在的门阀豪族,基本上就又分成了三个团体。

    因为分得了好处,而愿意紧密团结在江北陆氏周围的家族。

    因为没有分得好处,或者,分得的好处太少,心中多少有些另外想法,而抱着观望态度,随时准备跳出来打太平拳的家族。

    因为眼红江北陆氏现在的权势地位,而在暗中盘算着,想取而代之的家族。

    只要有利益,就永远都存在着帮派斗争。

    “所以说,现在面对的形式很复杂,甚至有一招走错,满盘皆输的可能,为了保证京都的安全,防止局势更加混乱,如果要平定南方叛军,就不能把所有的军队都调去平叛,在京都,必须要留有足够的威慑力量,同时,在平叛的时间上,也要速战速决,不容拖延,时间拖得越长,可能出现的变数也就越多。”

    说到这里,方仲行看了陆恒一眼,陆恒知道,在老狐狸方仲行的心里,还怪他当初连个招呼都不打,便擅自决定,发动了清剿京都皇族势力的血腥屠杀,从而把各种可以徐缓解决的矛盾,都如火山爆发般的引发开来,让老狐狸方仲行这样的智者,也被打了个冷不防,有措手不及之感。

    对于从来都自诩算无遗策的方仲行而言,这就是耻辱,巨大的耻辱。

    陆恒咧了咧嘴,就当没有看见。

    “现在,我再讲一讲南方叛军的情况。”

    面对陆恒的没脸没皮,方仲行也没有办法:“当年,太祖皇帝在灭南魏,统一天下之后,曾担心我大齐帝国也如历朝历代那样,出现诸候叛乱的局面,所以在分封诸王时,故意把相对贫瘠的地区设为封地,同时,还允许藩王的子孙都可以继承,和再分封的制度。”

    所谓的继承和再分封制度,就是藩王的每一个子孙,都有继承封地的权力,而封地的总面积是固定的,这样,随着藩王子孙的繁衍,每一名子孙所能控制的封地就会越来越少。

    “为了更加保险,在划分诸王封地方面,也故意使其相互之间不能连靠,这样,就算有某一位王爷谋逆作乱,但因为不能够连横,叛乱也会很快就被镇压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分封了九位王爷,却有六位王爷愿意长期滞留在京都,不肯回自己封地去经营的真正原因,因为他们的封地虽然经过多年开发,但也还是比较荒芜,不如居住在京都,既可以谋权中枢,又可以享受繁华热闹。”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如寻常百姓家。”

    方仲行轻声叹息道:“现在,除了被李寿强留在青州的梁王李伦以外,其他四位居住在京都的王爷,因为协同汝阳王李越叛逆,都已被处斩了,却也是干净利落。”

    这话,似赞似讽,陆恒扬着脸,冲老狐狸方仲行点了点头,一幅受到表扬的样子,得意中带着谦虚。

    方仲行一阵气闷,真想用手中的竹棍,敲陆恒脑袋两下,但实际上,他却是丝毫都不动声色,因为他知道,他越是表现的愤怒,陆恒那个混小子,便越会显出得意。

    “长沙王李实桂阳王李亥新都王李亮三人的封地位处荆扬两州,相比其它王爷的封地而言,要富庶得多,但最主要的却是,相互之间靠得近,虽然没有完全连通,但却可以形成了一个颇具战略优势的倒三角形。”

    “当年的秋华之乱,景宗皇帝依靠门阀豪族的力量继位登基,在皇族势力面对巨大危机时,为了保证中央和地方能够相互呼应支持,据说皇族的九位王爷曾聚在一起,商议对策,最后决定,让这三位王爷回到自己的封地里去,购买了大批军械粮草,备军备战的发展地方力量。”

    “有颇长一段时间,这三位王爷,可是咱们江北陆氏军械买卖的最大客户呢。”

    方仲行提高声音,重点强调道:“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要面对的南方叛军,并不是一只仓促起兵的乌合之众,而是有着多年准备的精良部队,我们绝不能轻视。”

    听到这里,陆恒在心中笑了,他知道,老狐狸方仲行这是在敲打他呢。

    陆恒行事,虽然倾向采取暴力手段,但也自有他的一份谨慎,在决定要把京都的皇族势力彻底剿灭的时候,陆恒就已经考虑到了,在有一天,他有可能要面对南方三王叛乱的局面,从而,他早就通过江南七大门阀之一,吴氏二公子吴良收集到了许多情报,当下胸有成竹的说道:“这个我知道,不过,那三位王爷在檄文中说要率兵十万,杀入京都,灭奸臣,清君侧可还真会吹牛皮啊!”

    “吹牛皮?”

    方仲行的目光顿了一下,随后,他面无表情的瞅着陆恒问道:“你凭什么就说人家是在吹牛呢?”

    相国陆平仍然闭着眼睛坐在那里,状若小憩,但两只隐藏在白发之下的耳朵,却兔子般的支楞起来,并不被人知的跳动了两下。

    陆恒站起身来,从方仲行的手中接过竹棍,走到地图旁,指指点点的说道:“首先,从兵力上来分析,率兵十万?这一句话就是在吹牛皮呢,就凭那三小块封地,又怎么可能养得起十万军队?!其他王爷封地上豢养的军卒虽然会去投靠,但那也不可能达到十万之数!”

    陆恒大手一挥,就如是在石头上刻字般的一字一顿的说道:“最多,也就是五万青壮战力,剩余的五万人,不过是老弱病残而已。”

    “杀入京都?!这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陆恒继续分析道:“就凭区区的五万战力,就想要转战千里,杀入有八关拱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下一页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