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喜事连连(一)(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大的缓解北方缺粮的状况,还有可疑通过郑芝龙到日本购粮,郑芝龙虽然还处于观望之中,但有钱他是不会不赚的,只要能让北方的百姓艰难的挺过这个冬天和明年的上半年,形势就会有所好转,朝廷在大力推行一些能在比较干旱的情况下生长的粮食和经济植物,现在的西部的土地还没有三百年后那样的过度的使用,如果保护的好,完全可以再现千年以前大粮仓的喜人景象,就算做不到,自给自足总能行吧!

    和谈就是谈判双方在磨牙,看谁的牙口好,谁就能坚持到最后,这一点武人绝对比不上这些靠嘴皮子的文人士大夫,所以和谈对后金来说,基本上是刘鸿训三人跟两个汉奸在磨牙,三人之中,有以周文元的最后意见为基准,刘鸿训心里最清楚,周文元是皇帝身边的人,是派来监督他们不能出错的,后金也看出这位谈判副使的比起对方正使说话还有些分量,对他是百般暗示,如果他在和谈上松一下口,必有重谢,可周文元早已将自己一条性命卖给朱影龙了,况自己要是收了后金的重酬,恐怕也没命去享受,这种蠢事他才不会干呢!

    吊死在一棵树上自然不是朱影龙的作风,虽然朝鲜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后金,皇太极在谈判桌上的要价也越来越低,但并没有达到朱影龙心中的底线,所以谈判一直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条款上扯皮,实质性的进展几乎没有,与其把利益送给后金,不如把利益送给蒙古人,后金被蒙古和朝鲜东西夹击之下,我看你怎么跟自己谈条件,于是朱影龙让工部侍郎刘宗周率领了庞大的使团,连续出使了蒙古诸多部落,达成不少令双方都得到实惠的协议,尤其在钢铁方面,由于有了新式的炼钢方法,原来积压的大量劣质钢铁就没用必要用了,这些钢铁一部分回炉重炼,还有一部分就拿来卖给蒙古的各部落,壮大这些蒙古部落的实力,驱虎吞狼,尤其他们都已经看到了一个邻居逐渐强大起来,一步步的蚕食他们生存的空间,其中还有与金人大仇的察哈尔部蒙古林丹大汗,皇太极登基后以软硬兼施的手段,拉拢并征服了察哈尔部外围的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和科尔沁部,使素来强大的察哈尔部的力量大为削弱。于是皇太极将军事行动的锋芒直指察哈尔部。

    奈曼和敖汉为察哈尔八鄂托克成员,影响较大。努尔哈赤及其继承人皇太极早就通过奈曼鄂托克中有影响力的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策动奈曼部长衮楚克巴图鲁台吉归顺后金。天启七年二月,皇太极暗中遣人至奈曼部衮楚克所在地,希望衮楚克说服敖汉部首领索诺木杜棱及克什克腾部首领索诺木诺延归顺后金。四月,奈曼和敖汉部遣人表示,他们曾说服林丹汗与后金讲和,但他们的努力遭到林丹汗和克什克腾部长的拒绝。六月,奈曼和敖汉部长派遣乌木萨特绰尔济喇嘛至都尔弼城,通知后金两蒙古部来降。皇太极领诸贝勒自都尔弼渡辽河,迎接了两部长。

    此次刘宗周出使的蒙古最大的部落就是察哈尔部,带去黄金两千两,食盐和茶叶各一百担,丝绸布匹一万匹,精美的瓷器、玉石、玻璃器皿,以及各种生活必须品。并且带去了大明皇帝给他册封的蒙古大汗的金印,双方就通商交易,共同抑制皇太极后金势力等几个方面达成一定的共识,当然皇太极得知之后,自然是极力破坏,先后让秘密答应归顺他的察哈尔阿喇克楚特部长多尔济伊勒登、安班和硕齐、扣肯巴图鲁、昂坤杜棱等台吉挑动明朝这是不怀好意,蒙古和金人本来就是近宗同源,汉人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汉人这么作是想让他们自相残杀,河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林丹汗毕竟不是个太昏聩的君主,他也看出明廷是何意图,但就目前来说蒙古的敌人不是明廷,而是后金,这是一个看得到的威胁,虽然是蒙古与后金有近枝同源的关系,但却是敌人,别的不说,这些年皇太极吞并了他蒙古那么多部族,这个怨不是那么容易了结的,还有他信奉的喇嘛红教,而后金信奉的宗教逐渐由本宗的撒满教变成了喇嘛黄教,喇嘛黄教和红教是死敌,除非一方消亡,否则是绝对走不到一起的,因此立主与明廷签订了边境贸易友好协定,并且回赠了明廷万匹牛羊,千匹骏马,甚至林丹汗还有意跟明朝联姻,希望明朝能挑选一位公主下嫁给他的儿子额哲,同时希望自己的女儿,美丽的泰松格格(作者杜撰)成为朱影龙的妃子,这样的要求,刘宗周可不敢擅自作主,遂派人上折子奏报朱影龙,自己却留在察汉浩特等待朱影龙的旨意。

    朱影龙接到刘宗周这份奏折是时候已经是崇祯元年正月的事情了,至于为什么用还用崇祯这个年号,那是朱影龙对占据这这副身躯原来的主人的一点愧疚之情,反正不就是个年号吗,他心里其实是无所谓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