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帝万寿(一)(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林丹汗的补偿,也是得不偿失的,而且还可能会多一个潜在的敌人,林丹可以跟大明结盟,自然也可以跟后金结盟,虽然这个可能性非常之地,但国与国之间什么仇恨都是虚的,利益才是根本!”孙承宗一针见血道。

    “朕又怎么会养虎为患呢!”朱影龙点了点头道,“朕与林丹虽然有姻亲关系,但这层关系非常脆弱,林丹汗不可能因为妹妹的原因而放弃他的野心,而朕也不可能因为康妃的原因而放弃对林丹的堤防。”

    “皇上能这么想就好了。”孙慎行道。

    “不过四位爱卿可曾注意到一个事实?”朱影龙话锋一转道,“如今林丹汗虽然表面上手握十万铁骑,实力雄厚,但实际上已经在走下坡路,如果没有朕的暗中支持,此时的察哈尔蒙古早已分崩离析,而后金却不断的累积实力,国势也在不断的增强,皇太极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麾下良臣猛将如云,不出三年,就能全面压倒蒙古,而以蒙古十分松散的力量,根本不足以与皇太极对抗,一旦皇太极把蒙古收服,数十万铁骑枕戈待旦,到时候就该是我大明的噩梦了。”

    “皇上说的是,如果不能及时抑制后金的发展,这对我大明来说不是个好兆头,皇太极正当壮年,而且野心勃勃,他会甘心的守在辽东一隅之地吗?”徐光启赞同道。

    “那怎么办,难道答应林丹汗的条件吗?”熊廷弼一瞪眼道。

    “全部答应林丹汗的条件显然不可能,不过既然他有求于我大明,只要将谈判的条件归于对我大明最为有利就行。”孙承宗淡淡一笑道。

    “怎么谈?再说林丹汗会同意吗?”熊廷弼问道。

    “同意,他自然会同意。”朱影龙微微一笑接过道,“因为他没得选择,只是让朕为难的却是谈判的条件,究竟怎么做才能使得条件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对我大明最为有利,这才是朕找四位爱卿过来商议的真正目的。”

    “那么皇上可有些什么想法?”孙承宗问道,但凡这样的大事,皇帝心中一定会有些想法才会召见他们商议,否则便直接交予他们办好了。

    “朕是有些粗浅的想法,现在说与四位爱卿听听……”朱影龙将自己刚才沉思熟虑过后的想法道了出来。

    “皇上是想全面介入蒙古内部的纷争吗?”孙承宗听了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大明对外的政策这数百年来一直就是抵御为主,主动出击为辅,但是现在皇上居然兴起了扩张的念头,而且还是在这个时候,他自然惊讶万分了。

    根据他的判断,大明要进入扩张阶段起码还需要十年的修养生息,因为他已经从皇帝的一些列的做法中看出了不少苗头,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熊廷弼听了之后自是一脸兴奋,要对外扩张,自然少不了军队,这下到了军人建功立业的时期了,武将的地位必定会大幅度攀升。

    孙慎行最为苦恼,要打仗,没钱是不行的,但钱从何来,还不是他这个管钱的尚书大臣从国库里面出。

    “其实仗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起来,但是朝廷必须要做好准备,如果要打,就要打出我大明的实力和威风来!”朱影龙沉声道,既然决定要立威,自然来不得半点马虎。

    “皇上,如果我们要对白彦动手的话,那么理由呢?”徐光启不无担心道。

    “这一点徐老爱卿不必担心!”朱影龙哈哈一笑解惑道,“如今顺义王的金印以及发放互市通关的印信都在白彦手中,但是白彦并非顺义王继承人,只要朕下道旨意让他交出顺义王的印信和发放互市通关的印鉴,如果他不答应,朕就有动手的理由,而且朕还会册封卜石兔之子额璘臣为新的顺义王!”

    “如此一来,朝廷不是在挑唆鄂尔多斯蒙古与哈喇慎部的争斗吗?”徐光启惊讶道。

    “当然不是,土默特部在上次大战之后已经烟消云散了,右翼蒙古三个万户中就剩下鄂尔多斯和哈喇慎(永谢布万户余部)了,而白彦与苏布地分属两位哈喇慎东西两部首领,苏布地向明,白彦向后金,朝廷与蒙古互市多是通过册封右翼三万户的济农为顺义王来完成,现在顺义王的印信和互市通关的印鉴落入白彦之手,那么后金很有可能会利用互市购买到他们国内却少的精铁等战略物资,所以说互市通关的印鉴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能得到巨大的利益以及迅速强大起来,林丹汗控制下的左翼蒙古离我大明边境太远,就算有互市,也只能通过中转,所获得的利益当然非常细小,若不是朝廷对其的直接援助,林丹汗还能不能撑下去还说不定呢,不管是为了利益,还是权势,鄂尔多斯和白彦控制下的哈喇慎西部和部分土默特残部都不会和平相处的。”孙承宗解释道。

    “也就是说林丹汗要动手的话,必定也是选择这个白彦台吉。”熊廷弼惊叹一声道,显然已经全然明白为何皇帝要选这个白彦开刀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