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传国玉玺(一)(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一种难得的平静,这种压抑的平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暴风雨要来临的前夕。

    而此时朱影龙却分别接到了洪承畴和常炎林两个人的奏折,两人在奏折中都只说了一件事,荷兰东印度公司驻爪哇的巴达维亚总督布劳沃尔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病,不但全盘否决了威廉姆斯与大明签订的所有协议,并且撤换了台湾总督普特爱斯,换了一个叫威斯特的人,在台湾南部兴风作浪,并且还对台湾增派了兵员和舰船,一时间台湾岛上笼罩着战争阴云,海外贸易大受影响,不仅如此,这位总督大人还似乎吃错药一般,不断的派出小股部队对福建、广东沿海大肆骚扰抢掠,其残忍程度比之当年的倭寇有过之而不及。

    洪承畴和常炎林都没有想到荷兰人会有如此疯狂的举动,简直大出意料之外,因此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不小,两人同时上书自请处分。

    “荷兰人欺人太甚!”朱影龙怒气勃发,荷兰人自毁协议这些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任何人也不愿意把已经吃进肚子里的利益再吐出来,这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既然荷兰人不承认那份协议,那就别怪大明自己去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来。

    至此,中、荷台湾之战爆发!

    由于洪承畴在台岛上早已有布置,整整两万大军迅速的,悄悄的在台岛集结,再开战前一个时辰,荷兰驻台湾总督威斯特才接到了洪承畴签署的最后通牒,随后战争爆发,根本就没有台岛上的荷军有任何的准备。

    荷兰在台岛上的驻军经过几次增加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从啦都是荷军主动挑起争端,大明的军队才会逼迫还击,洪承畴早已收复台湾的心思,因此采取的一直是示弱的政策,对荷军在数十次冲突中的明军都是要在裁军中整编入武团的军队,因此战斗力只能算是二流,真正的主力,自然是到最后拿出来一击必胜的。

    很不幸,东方人的战争智慧可不是这些狂妄自大的西方人能够学会的,尤其是洪承畴加宋献策这样战略家和阴谋家的组合,荷兰人顶多因为疯狂的原因尝一点甜头,等到他们不疯狂的时候,那只有挨打的份了。

    两万对三千,这根本就是一场极其悬殊的战争,当然荷兰人因为依托坚城的缘故,还是给洪承畴的大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和伤亡,但最多只是拖延一下败亡的时间罢了。

    随着热遮拦城的陷落,大明正式拥有全台湾的主权,整个战争打了不到一个星期,台新总督威斯特被击毙,三千荷兰军,战死一千多人,被俘大约两千人,他们大多是雇佣军,因此投降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种不可接受的耻辱感!

    这是一场极小规模的战争,但是这么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却是荷兰海权从巅峰走向衰退的标志,荷兰失去了台湾,就等于失去了在东亚尽四分之一的利益来源,并且与大明关系转恶,而西班牙在这一次战争中保持了中立,在见识了大明军队的厉害之后,仅有的一丝高傲的头颅低了下来,大明完全是整个东亚的霸主,西班牙在台岛的军队才只有五百,根本不够人家碰的,好在自己犹豫了一下,没有跟在荷兰人后面犯浑,抱住了在台岛的利益。

    台湾落入大明手里,对荷兰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尤其台岛是荷兰贸易商船的重要中转站,对荷兰在日本的贸易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荷兰商船在台湾海峡以及南中国海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荷兰在东亚的利益一下子缩水。

    当然,这场战争对大明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首先是财政,由于目前的财政过于依赖海上贸易,因此短期内国内许多基础工程建设不得不放缓速度,虽然通过集资以及股权转让的方法解决了一些资金缺口问题,但这个伤口还需要大明自己添。

    从这件事上,朱影龙更加急迫的想要掌握一条完全属于大明自己的海上通商航道,于是在半年后,大明第一支远赴欧洲的商船船队成立,并相应的成立了一只海上护航舰队,欧洲的大门从此在大明的百姓面前首次打开了神秘的面纱。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