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黄红之争(四)(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皇太极很想将多尔衮手中的权力分化出去,奈何他又不放心将权力交给范文程以外的汉臣,范文程毕竟只是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宠信,也不敢将大权完全交予他,也不能交予他,因此皇太极不得不倚重多尔衮,而多尔衮有低调,不结党,最多就是更几个交好的兄弟之间才有些走动,其他的也就是政务上的接触,私下里根本抓不到他结党营私的把柄,因此虽然皇太极不断的猜忌,甚至兄弟之间的排挤,故意的给他穿小鞋,都动摇不了他的地位,而且渐渐的建立起一种威信,被朱影龙教育过的多尔衮不像自己阿玛和哥哥皇太极等人视汉人如蝼蚁,劣等百姓,反而竭力的推动汉、蒙、女真和朝鲜四族之间平等,当然这种平等也是建立在普通平民之上的,这为他在普通百姓之中赢得了一个好名声,比之努尔哈赤、皇太极之流动不动就是杀人屠城,多尔衮无疑是一位被儒家仁义教化之下的谦谦君子,这种转变也是令皇太极等人始料不及的,但是大家都可以肯定的是,多尔衮的这种转变一定是跟他消失了大半年的经历有关,如果不是多尔衮对后金的人和物太熟悉了,几乎有人会认为真的多尔衮已经死了,这不过是一个假冒的,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再来说大明这两年来的变化,北京外围新城的城墙已经竖立起来,由于大量运用水泥,使得后来建造的城墙比老城墙还要坚固三分,京杭大运河的疏浚,各种建筑用的木料、石块更加方便迅捷的运送到京城,令新城建设进度大大加快。

    顺天府下令建造了四个大型的农贸市场,分东、西、南、北,将摊贩集中起来,一来是改变京城街道脏、乱、不卫生的面貌,二来便于集中管理,而且也方便了京城百姓。

    京城本来人口就逾百万,这两年激增至一百五十万,若不是确定扩建新城,这么多的人一下子涌入京城,对京城的承受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京城日渐繁荣,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也日渐增多,大明朝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呈欣欣向荣的姿态。

    老百姓最关系的是什么,“衣、食、住、行”四个字,只要这四个字统治者能帮老百姓达到了,那么就是天塌下来,该是谁做皇帝还是谁做皇帝,没有人会为了个人的野心去造反!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就连朱影龙嘴角上的胡须也日渐浓密,顾盼间隐隐有了些许威严,并且有了向不苟言笑发展的趋势。

    不知道是诸女有意想让,还是朱影龙的嘴是金口玉言,诸女中怀上第二胎的正是徐茹莹,并且还是一胖大小子,这下徐茹莹在宫中地位算是稳固了,是为皇十五子朱慈焕。

    林蓉也给朱影龙生了一个小公主,皇十六公主朱紫玉,只因为手臂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状若一块玉坠,便起名为“紫玉”。

    苏茉尔也有了身孕,临盆在即,不过有两个人肚子至今还没有动静,一个是庄妃李箐,她不知道替诸女接过多少会生了,可就是自己的小腹至今还是平平的,可经过她自检,又不是那种不能生育的女人,但是为什么就是不能怀孕,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倒是攻克不少不孕不育的奇难杂症,被百姓传唱为“送子观音娘娘”,还有一个是惠妃李瑶,因为入宫的年纪比较大,加上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族的重任,过度劳累等原因,李瑶怀上孩子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虽然一直在吃李箐开的药,但不见有灵光,倒是她经历的多了,不似别的女人一样,心急生孩子,反倒把心放宽,越来越绽放出美丽熟妇的动人来,至于孩子,已经有了一个干女儿,能否自己生一个,一切都随缘了。

    至于大玉儿这个女人,虽然朱影龙答应收了她,也给了一个贤嫔的名分,但至今还是原封未动,因此大玉儿很苦恼,可又不敢去问,每每午夜梦回,泪湿枕巾,海兰珠对此也没有办法,她也没有赶鸭子上架的本事,更何况那是个什么男人?

    也许只有朱影龙知道,不知道是否是什么“蜜桃成熟计划”?这也许就是天才知道了。

    崇祯八年,战争的阴云终于降临西藏,黄教与红教、苯教、白教之争已经到了决出胜负之时。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