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章 十大公爵(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侯爵之国,由此可见开国宋国公的封赏之重。

    而现在,廖焕之见朱怡成居然给了他一个宋国公的封爵,心中感激之余同时又有些惶恐,连忙起身口称不敢。

    “一个封号而已,以次酬廖爱卿之功并无不可,再说如今爵位已同前明不同,以廖爱卿的功劳自然当得起。”

    “臣……臣谢皇爷厚恩。”廖焕之心神激动,眼中微微湿润,心中感激无比。可随后他又有些顾虑道:“可是皇爷,宋王那边……。”

    宋是大国,既已封给廖焕之的公爵位,那么现在的所谓宋王也就是继承赵弘灿之位的赵之埰又如何?总不能大明中既有宋国公,又有宋王吧?

    “这事朕早就有所考虑,当年赵弘灿自称宋王,其位不正,而赵之埰接任宋王后朝廷自然要有所考虑,所以朕决定赵之埰的宋王改为静江王,实定于郡王品级,令其入京居住,卿以为如何?”

    廖焕之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朱怡成的想法,眼下赵弘灿部势力已完全被大明掌握,赵之埰所谓的宋王仅仅只是个空壳王爷,何况当年赵弘灿同大明之间并非是什么盟友,要知道在广东之战时,双方就是敌对关系,就算赵弘灿入了广西,依旧是清臣,同大明之间是敌对状态。

    赵弘灿投靠大明,那是贵州之变的时候了,而且赵弘灿主动向大明称臣其实也只是打算找个强硬的后台以对抗满清罢了。如果说赵弘灿对大明有多少忠心,那恐怕谁心里都清楚,而当时朱怡成之所以承认赵弘灿的投靠,那也是因为考虑到西南局势所做出的决定。

    所以,这个所谓宋王大明朝廷并未有真正承认,当然在赵弘灿死后,赵之埰继承其父之位,并为大明吞并广西、贵州两部有所功劳,这也是朱怡成认可赵之埰为赵家之主,同时破格给予王爵爵位的原因。

    但无论怎么说,给他一个王爵固然是可以,但是宋王之位太过尊贵,朱怡成自然要调整一下,再者朱怡成在定下大明爵位制度后已有章程,非朱姓子弟不得封王,所以赵之埰不可能是亲王之爵,最多按照琉球王的例子封为郡王。

    所以改宋王为静江王也是顺理成章,至于静江王的封号自然出自桂林,等正式封爵后,再把赵之埰接至京师,设静江王王府养将起来,也算朱怡成对得起他了。

    除去廖换之外,开国一等公还有两人,其中董大山为一等卫国公,王东为一等陈国公。除去这三位外,开国公爵中蒋瑾为二等公封祝国公,马功成为二等公封焦国公,庄岩为二等公封晋国公,林建章为三等公封齐国公,杨勖为三等公封鲁国公,王樊为三等公封许国公,史贻直为三等公封燕国公。

    这十人为十大公爵,此外其余人都均有封赏,或封侯、伯、子、男不等,此外还要提一提邬思道,其实以邬思道的功劳就算不封一等功,封二等公也不在话下,但是邬思道早就同朱怡成说过,自己不愿封国公,最终朱怡成无奈只能给他留了个一等侯的爵位。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