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誓师(一)(2/2)

上一页返回目录下一章

他一个小小团练副使,怎么能知道燕京城几乎同时发生的事情?再联系到他的姓氏,不知道多少人暗中琢磨着别样的心思。只是现在童贯全力挺着这个姓萧的,官家又是一副对他大加宠信的模样,谁会傻得这个时候跳出来和萧言叫板?

    试玉还有三年期呢,到时候,和这个姓萧的有见面的时候…………

    除了这些暗处心思,多少人也只是扼腕叹息。早知道辽国已经是这么不堪一击,早知道他们自己内部还有这等内乱,不管是耶律大石还是萧干都没有在涿易二州久留的心思,为什么就不去抢这个功劳?生生让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萧言抢了这等奇功,博了一个泼天也似的富贵!

    总而言之,燕云之地,辽国一方的颓势在短暂回光返照之后已经显露无遗。而大宋虽然背后还是暗流涌动,不知道有多少人有着多少种别样的心思。可是在局势面前,不得不表现出一副戮力同心,跃跃欲试的模样,也在纷纷调动,准备大举北上。

    而童贯就要在雄州大集众将,再度誓师,此次将要一举而底定幽燕之地!

    ~

    燕京城。

    比起已经被宋人控制的从白沟河直抵涿易二州的人马往来穿梭的热闹景象。斯时斯地,这个北地雄城却是说不出的冷清凄凉。

    燕京自古为雄城,幽燕虎踞龙盘,依燕山而枕渤海,向北是农耕民族守卫着华夏大地的门户。向南又是居高建舲虎视河北中原的形胜之地。周围华北平原出产丰富,足够饷兵。自秦汉之后,这里就是关东要隘。唐时安史,据此足可播乱天下。而契丹入寇,据此汉家土地之后,就在大宋头上整整压了二百年!

    此燕京,此雄城,此天下险要之地,为宋人所魂萦梦牵几二百年,开国以来,十万健儿埋骨无定河边,也只是在高粱河下远远的看了一眼燕京高大的城墙!

    契丹以此为南京道,设南面官。几乎以这一道形胜之地,就足以压迫宋人八代皇帝,近二百年的时间!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契丹王气,似乎就在斯时渐渐耗散殆尽。纵有英雄,也难追回这错过的气数。

    燕京城为辽人经营百余年,城高池深,灰黑色的城墙绵延出去好远。辽人崇佛,城外丛林寺庙林立,掩映在山水之间。城外四下,都是大片大片的抛荒田地,如此膏腴之土,此时却少有人耕作。城墙之下,附廓的难民棚子乱糟糟的好大一片,几乎将城墙周围都已经铺满。

    辽时燕京十一门,此时四下,满满的都是奚人服色的守卫,一个个都是如临大敌的模样神色严肃的只是把守着燕京出入道路。十一门已经有九门堵塞。只有两门犹自开启,宽阔的城门通道上空荡荡的,只是偶尔有传骑飞驰而过。

    城墙仍然是那样的高大,城头守军的军容仍然是那样严整,身形剽悍也不曾稍减半点。城头守具如狼牙拍,那层层利刃同样散发着森寒的光芒。可是这座雄城,却总让人觉得宛若死城,再没有半点生气,似乎随时,就会崩溃坍塌!

    大石林牙,已经被软禁了起来。对他动手的,是大辽现在另一支擎天巨柱——四军大王萧干。在前些天,萧大王领如云骑兵突然漏夜而入燕京城,当时蜿蜒的火把,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了天的尽头处!

    契丹骑军,神色复杂的被萧干留置城外,只是勒马路旁,呆呆的看着大队奚人骑士在萧干率领下如龙一般入城而去。听着城中传出的隐隐惊呼响动。

    萧干一到,立至大石林牙府上。城中传出的消息,大石林牙正在高卧,听到传来的消息,麾下家将亲兵,纷纷拔刃,要和萧干决一死战。掩护大石林牙越出城外,调动忠心的契丹兵马反制萧干。

    底下人群情汹涌,耶律大石却只是微笑,抬手制止手下人马:“萧大王此行,早在料中,就知道他会按捺不住!俺总是想,此时萧大王难道看不出,俺要揽权,是为了给大辽延一口气?能迟一些再动手…………可没想到,萧大王却恁的心急!此时拿下俺大石简单,却怕是散了军心,再挡住宋人就难了,到时候只有同归于尽!萧大王却还偏要动手…………也罢,死了心也罢!俺对大辽,已经问心无愧!”

上一页 返回目录下一章

温馨提示 :长时间看电脑伤眼睛,本站已经开启护目模式,如果您感觉眼睛疲累,请起身眺望一会远方,有助于您的用眼健康.键盘快捷方式已开启,← 键上一页,→ 键下一页,方便您的快速阅读!